“互联网+”如何推进工业发展?

点击次数:282 发布时间:2023-04-27 14:03:00
  中国已经是工业大国,但距离工业强国还有不小距离,这就需要加快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进程。”李克强总理在5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互联网+”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利用“互联网+”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指出,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中国制造2025》,是深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加快“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为此会议提出,要部署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互联网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集众智’。通过互联网在全球寻求解决方案,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智力。这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议上如是说。

  互联网的发展能够促使人们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思考和构建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进而促进新业态的产生。同时,互联网大大削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了生产端与需求端的紧密连接,将消费者变成了商业模式的驱动方。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下行的压力,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又可以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从我国制造业发展历程看,中国制造一直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制造业总体的比重超过两成,连续数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国地位。尽管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制造业强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品牌质量水平不够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实施制造强国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继2015年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两个重大方案和计划之后,此次会议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措施和意见。具体包括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鼓励地方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开展智能生产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对接,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一体化新生态;放宽新产品、新业态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用地等四个方面政策扶持。

  由此可见,此次会议目的是不仅要深耕工业云、大数据等应用,还将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更要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一体化新生态。把“互联网+”制造业打造成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

  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我国已经开始发展。不管是此前上汽和阿里巴巴携手打造互联网汽车,小米和美的深耕智能家居的蓝海,还是东风和华为将在汽车电子、智能汽车、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展开的深度合作,都是很好的证明。

  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企业实现跨界合作,帮助传统制造企业实现产品的革新与业务的转型。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还有很大空间,目前互联网应用多半是在营销环节、售后服务环节和采购环节,以后在制造、研发等众多环节,都将给现有的制造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应该说,互联网引导的新兴业态的发展在给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必须鼓励发展中高端产业。因此,制造业需把互联网作为工具,更新和升级原有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值得强调的是,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夯实网络基础是关键。只有网络的速度提上来,资费降下来,网络安全有保障,互联网才能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此,会议特别提出,鼓励电信企业对“双创”基地宽带接入进一步提速降费,支持金融机构利用“双创”平台提供一站式系统化金融服务。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

  不言而喻,互联网与制造业两者实现融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解决就业问题以及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有着重要意义。客观而言,有互联网作为翅膀的制造业,想要取得更好、更长足的发展,除了依靠外部的政策支持外,自身也要精耕细作苦练内功,通过内外部共同作用来实现转型发展。

  互联网+”驱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众所周知,我国已是工业大国,但距离工业强国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加快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因此,国务院多次部署推进制造业升级的举措,其中政策重点基本都会落在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上。2015年,国家推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推进《中国制造2025》是深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加快中国制造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而“制造业+互联网”正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转化的有效路径。如今,我国把互联网技术和工业、制造业技术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极其深刻,必将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一是工业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生产效率会相应大幅度提高。二是新模式、新业态将会出现,比如制造业服务化成为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并可能引发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力上的重大变化。

  实际上,《中国制造2025》本质上就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互联网+”的过程就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因此,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应当摒弃“局部优化”的技术改造思路,必须从市场需求—销售—生产—采购的供应链整体效益出发,互联网为实现“系统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绝佳的条件。而“互联网+”的逐步丰富将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促进人们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思考和构建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进而形成大量的新业态。同时,“互联网+”大大削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了生产端与需求端的紧密连接,催生出一套新的消费者驱动商业模式,这种消费者驱动商业模式恰恰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互联网和工业的深度融合

  当下,整个中国上下都在探索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且目标都聚焦到了互联网和工业的深度融合,而这样一种融合将会对中国工业和制造业产生巨大的这样一个推动和影响,不管是“弯道超车”、转型升级,还是从制造大国走向强国,都在朝这个目标方向迈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开辟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就信息技术而言,它的发展从诞生起就已经对整个工业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信息技术通常被当做信息处理的工具和手段,作为辅助的工作手段来做,而且代替的是人的部分智力活动的处理、数据的处理、知识的处理、知识的传播。信息技术使得人类在处理信息,在积累知识,在产生智慧方面开始用一个庞大的互联网的机器和大脑来代替人的、自然的大脑。

  同样,新技术为工业,为整个全社会创造出一个庞大的这样一个智慧的机器和智力处理的机器已经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光从是工具到平台,甚至到数据,到形成的整个的空间都在全方位的影响着整个人类的发展。实际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所构建出来的这样一个新的庞大的无边无沿的这样一个智力的机器正在改造着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不管从资源的利用、万物的连接,我们看到数据的使用,都在创造一个新的空间。我们把这个空间叫做知识空间,也可以叫做一个智慧的空间。在这个过程,大数据已经成为承载知识,承载智慧的一个充满无限价值的一个空间。也正是这样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带给我们庞大的智力计算资源,智力的机器,构建起大的互联网空间,正在和人类曾经创造的工业空间、厂房设备、企业、整个工业体系,进入到一个交汇和相融的时机。所以,当互联网已经对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推动和变化的时候,它一定会对工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变革。

  “我们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确实是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制造业利用互联网方面,步伐还需加快。”李克强在常务会议上说,“中国已经是工业大国,但距离工业强国还有不小距离,这就需要加快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进程。”

在线客服

  • 扫一扫加微信